家用消毒柜的工作原理
家用消毒柜的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红外线高温消毒 :
利用内置的红外线发生装置产生红外线,使柜内温度达到120℃以上。
高温使餐具表面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发生变质,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对餐具材质要求较高,不耐热的材质如塑料、木质等可能因高温而变形或产生毒性。
2. 紫外线臭氧低温消毒 :
使用不超过75℃的低温进行加热,杀灭大量细菌,同时不会对餐具造成破坏。
结合紫外线和臭氧两种物理杀菌方式,使用安全,无残留。
紫外线波长253.7nm的C波可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具有广谱性。
3. 高温蒸汽消毒 :
通过发生器将水加热至100℃以上,产生高温蒸汽,对餐具进行消毒。
消毒后可能开启紫外线杀菌灯管,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4. 远红外线高温消毒 :
利用远红外线发热,在柜内产生120度以上的高温进行杀菌消毒。
5. 臭氧杀菌 :
臭氧发生器在高压放电作用下产生电流,电离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臭氧。
臭氧能进入病菌细胞内部,破坏其组织结构与氧化酶,起到杀菌作用。
6. 紫外线杀毒 :
利用紫外线辐射直接照射到物体上,引起病毒细胞裂变和内部组织变化,导致病毒死亡。
消毒柜的使用需注意:
消毒过程中非必要时,请勿开门,以免影响效果。
消毒结束后,柜内温度仍高,需等待一段时间再开柜取物。
定期清洁保养,保持消毒柜良好工作状态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家用消毒柜哪种消毒方式最安全?
如何选择适合的家用消毒柜?
家用消毒柜的维护保养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