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夜宿潺湲水”的出处是哪里

“夜宿潺湲水”的出处是哪里

“夜宿潺湲水”的出处是哪里

“夜宿潺湲水”出自唐代李群玉的《卢溪道中》。

“夜宿潺湲水”全诗

《卢溪道中》

唐代 李群玉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卢溪道中》李群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卢溪道中》是李群玉创作的一首唐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卢溪道上的旅行经历,以及感受到的自然景观和心境变化。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潺湲亭上启程,潺湲水边过夜。

风吹篁竹,拂过石濑,

九十里之外传来琴声。

日光照耀睁开双眼,

夜寒醒来听到入梦之音。

曾经在三峡行走过,

巴江的景色也同样呈现。

诗意:

《卢溪道中》通过描写作者旅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感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以观察自然景色和听琴声为线索,描述了旅行中的各种感受和体验。诗人在旅途中思索人生,通过旅行的经历领悟到了人生的博大和变幻。

赏析:

1. 诗人在潺湲亭上启程,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抓住了亭子的潺湲水声,为诗词增添了一丝清凉的气息。

2. 诗中出现了篁竹、石濑和琴声等景物,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篁竹和石濑的描绘展示了山水之间的秀丽景色,而琴声则象征着感悟和思考。

3. 诗人通过观察景色和聆听琴声,表达了他在旅行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日光照耀睁开双眼,夜寒醒来听到音乐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关注和对变化的认知。

4. 最后两句“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既是对旅途的回顾,也是对人生的领悟。诗人通过旅行经历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