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包括哪些程序
1. 工伤报告程序 :
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工伤认定程序 :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于工伤。
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经同意可延长。
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 工伤鉴定程序 :
工伤认定后,待伤情稳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医疗终结或期满后对职工进行伤残等级评定。
4. 协商赔偿程序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协商赔偿项目及数额。
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5. 劳动仲裁程序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6. 法院审理程序 :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7. 执行程序 :
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申请执行。
8. 申诉程序 :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但一般很难。
这些程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伤赔偿流程,确保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能够依法获得相应的赔偿。建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详细了解并遵守相关程序,以保障各自的权益。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工伤认定申请的特殊情况有哪些?
劳动能力鉴定流程是怎样的?
劳动仲裁程序中如何申请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