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的检尺方法
木材原木的检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检量直径 :
小头直径检尺法 :这是我国木材标准规定使用的方法。原木的检尺径以小头端面的去皮直径为准,椭圆断面取长、短径的平均值。具体操作时,通过小头断面中心,先量短径,再通过短径中心垂直量取长径。如果测得的长短径均差超过2cm,则以其长短径平均数进舍后为检尺径;如果长短径之差小于2cm,则直接以进舍后的短径为检尺径。不足1cm的部分舍去。
中央直径检尺法 :在原木或原条中央处量取的直径再乘以材长,算出的材积与实际的更加接近。这种方法适用于尖削度较大的长原木和原条。
2. 检量长度 :
原木的长度通常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距离处检量。材长除特殊要求外,原木按0.2米进级,不足0.2米的舍去。例如,检量的长度为3.8m,则按照3.9m或4m确定材长,具体进位根据地区标准有所不同。
3. 使用工具 :
手工检量时多用标有米制刻度的尺杆、卡尺、卷尺和篾尺。例如,使用篾尺来围量原木的周长并换算成直径。
4. 进级和等级评定 :
原木和原条的材积计算后,还需根据材干上的缺陷大小和数量按缺陷限度标准评定等级。检量和评定后,在原木断面或靠近端头的材身上加盖径级、等级和检验小组号印,以便验收和复查。
5. 特殊说明 :
对于检尺径在14cm以上的原木,其材积由特定公式确定,并且材积数字保留三位小数。
检尺径4-6cm的原木材积数字保留四位小数。
通过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测量木材的尺寸,并计算出准确的材积,为木材的验收和销售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木材检尺的十大忌讳有哪些?
木材 原木 直径怎么检尺?
木材长度的检尺标准是什么?